陈建毅 第一个到北大讲课的聋人

2018年02月08日 来源:丽水网-处州晚报 浙江工人日报网综合

nEO_IMG_p55_b.jpg
9岁时双耳失聪如今却站上北大讲台

阅读提示

双耳失聪的青田残疾人石雕师陈建毅,去年12月受邀到北京大学讲课,结合青田石雕讲述了自己的人生奋斗历程,他成为第一个到北大讲课的聋人。

在课堂上,北大学子与陈建毅互动,并近距离欣赏石雕作品。

“站在北京大学的讲堂上,与北大学子畅谈人生,讲述自己在无声世界里的奋斗史,讲授青田石雕的雕刻技法,这是我从来没有想象过的事情……”日前,青田残疾人石雕大师陈建毅回忆起一个月多前在北京大学的那堂课,58岁的他笑得像一个孩子。

nEO_IMG_U637P954T21D9765F310DT20180108103809.jpg

陈建毅快乐的童年在他9岁时戛然而止。那年夏天,陈建毅患上脑膜炎,治疗中发生药物中毒,永远失去了听觉,也失去了在学校读书的机会。但陈建毅并未自暴自弃,他不仅自学文化知识,还学习石雕雕刻,并且一雕便是43年。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让他收获了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首届“浙江工匠”及全国自强模范等荣誉称号。有人这样评价陈建毅的作品——一石一世界,一石一人生。他在雕凿石头,其实也在雕凿自己。

陈建毅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也感动了北京大学的硕士生杨柳。说起陈建毅与杨柳的相识,还有这么一段渊源。当时,作为中国移动互联网金融服务网微信群里的一员,陈建毅经常在群里宣传青田石雕,美轮美奂的石雕作品吸引了群里成员杨柳的关注。随着对陈建毅的深入了解,杨柳被感动了,一直寻思着要找个机会,邀请他到北大“做客”。

很快,机会来了。去年12月7日,陈建毅到北京出差,联系了杨柳。杨柳当时人在外地,但她将陈建毅的事告知了自己的老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新闻系主任吕艺。吕艺教授对陈建毅大为赞赏,经过他的多方协调,北京大学特事特办,为陈建毅进北大讲课启用了简化手续、提速高效的绿色通道,这事被迅速敲定。

nEO_IMG_U637P954T21D9765F312DT20180108103809.jpg

接到消息的陈建毅欣喜不已。当晚他就开始准备课件,讲稿主要结合青田石雕来谈他的人生经历,从中体现励志精神、自强精神、工匠精神。陈建毅用了两个晚上,对课件进行了逐字逐句的修改。用他的话来说,人生难得这么一次,定要做好万全准备。

去年12月14日下午,陈建毅站在讲堂上,显得自然平静,台上摆放着他的两件作品——《绝代双骄》和《竞秀》。面对40多名北大学子(其中还有硕士生、博士生),陈建毅向大家分享了人生奋斗历程,推介了青田石雕文化,还以视频和图片的形式展现了青田石雕的巧夺天工。大家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并用纸条向他提出了包括生活、工作、石雕等方面问题,与他互动交流。

吕艺教授说:“陈建毅老师是第一个到北大讲课的聋人,他石雕技艺造诣精深,讲课的内容振奋人心,尤其是自强不息的精神值得每一个北大学子学习。”虽然得到了好评,但陈建毅觉得自己要学的还有很多。

讲课结束后,站在未名湖畔,回首往昔,陈建毅思绪万千。“人一生可以只用心做好一件事,一件对自己来说有意义的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去做,就一定会有成果。”

从15岁拜师学艺开始算起,陈建毅进入青田石雕艺术世界,至今已有42年,谁也不会想到,9岁因脑膜炎导致听力失常的陈建毅能取得现在的成绩。身为高级工艺美术师的陈建毅,不仅被评为首届“浙江工匠”,荣获过“全国自强模范”的称号,系青田县残联聋哑协会主席,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国家一级技师,2014年5月,他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上帝是公平的,它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必然也为你打开一扇窗,让一个失聪少年,最终成长为玉石雕刻大师。

nEO_IMG_20141105175014_3864.jpg

少年遭厄运耳朵失聪进入寂静世界

因为无法用语言进行交流,记者和陈建毅通过微信以书面形式完成了这次特殊的采访。说起过往,陈建毅“打开”了话匣子。

时间回到1969年,陈建毅跟着身为国家干部的父母被下放回老家青田县方山公社西山大队。不幸的是,那年夏天,脑膜炎这一凶险的疾病开始在村里大肆传播,“我姐,我哥和我都传染上了,幸运的是我姐和我哥都治好了,我却不幸双耳失聪,听力一级残疾。”

那一年,父母亲增添了许多白发。从此,他失学了,不可能再像小伙伴们一样每天挎上书包蹦蹦跳跳地去读书。从此,他进入了一个无声世界,四周死一般地寂静。“那树上鸟儿好像什么鸣叫声也不会了呢,多寂静的世界!”

由于无法上学,陈建毅只好回到家中自学。在几年时间里,陈建毅阅读了大量书籍。陈建毅说,这段读书经历,不仅让他通过文字和外界进行沟通,而且让他的精神得到武装,更重要的是,这也为他日后的创作增添了许多人文色彩。

拿起雕刀绘山水

随着年龄增长,“以后做什么”成为了困扰陈建毅的问题。陈建毅居住的青田方山公社,是青田石雕发祥地之一,除了种地,很多当地居民依靠石雕养家。于是,他告诉父亲想要学习石雕,父亲欣然同意,把他安排到附近油竹公社去学习。那一年,陈建毅15岁,第一次接触到石雕。“虽然被迫放下了钢笔,却又拿起来另一支铁笔,这只铁笔便是雕刀,用这只铁笔可以在晶莹如玉的青田石上,刻画出一幅幅精美的山水画。”

打坯、雕刻、细修、磨光、上蜡……要完成一件石雕作品,需经过数十道工序,刚开始学艺时,陈建毅非常辛苦。由于听不见别人的声音,他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站在旁边看着石雕艺人如何雕刻,观察他们的每个动作,揣测他们此时的想法,然后依样画葫芦地模仿,慢慢地掌握了一些雕刻的技术。“聋人学艺,相对健全人可能要安静得多,听不见,干扰的声音没了,容易静下心来,但缺少老师指导光靠自己摸索进步是比较慢的”,陈建毅回忆说。但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听力障碍虽然给陈建毅学艺设置了天然的屏障,但同时也给了他天然的寂静,让他能够沉下心来。

nEO_IMG_20170329164688658865.jpg

由于家里需要有人到生产队积工分赚口粮,陈建毅不得不回家种地,3个月的学艺生涯匆匆结束,但在之后的时间里,陈建毅并没有放弃石雕,他白天参加劳动,晚上练习雕刻。就这样,陈建毅日复一日地思考琢磨,没日没夜地刻苦练习,石雕技艺也越来越精湛。

坚持不懈敲开石雕艺术之门

传统上青田石雕分为4个大类:山水类、花鸟类、人物类和动物类,而一门石雕技能需要花费很多年才能掌握,提高则更需要漫长的时间。陈建毅的石雕作品,主要专注于山水类的题材,近些年也兼顾研究花鸟类和人物类。

回忆起自己第一件作品,陈建毅说,“第一件山水题材作品很普通,但我妈妈看了却很开心,拿着给左邻右舍看。”而真正让陈建毅敲开艺术大门,走进石雕艺术殿堂,则是在他30多岁时,创作的一件名为《秋山远望》的作品,这件作品参加了浙江省石雕精品展评选,一举夺得二等奖。

接下来的时间里,陈建毅创作了更多石雕作品,先后斩获国家、省、市等各级大奖。2011年,作品《凤鸣洞天》获第十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12年,作品《洞天岁月》获浙江省非遗工艺美术评比金奖;2013年,作品《骊山恋曲》获第九届中国名石雕刻艺术展银奖;陈建毅许多作品也被收藏,其中作品《金山寺》、《洞天仙境》被浙江省博物馆收藏,《一峰独秀》被丽水市博物馆收藏,《江楼揽胜》被青田博物馆收藏。“我自己最喜欢的是《洞天岁月》这个作品,我几十年的工作室雕刻生涯,就如在洞天修炼一样。”

除了专注石雕艺术,陈建毅还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从1993年开始带徒授艺几十人,并且组织青田聋哑石雕艺人成立“无声石雕协会”,给聋哑人在理论上和技艺上提供无偿指导,并担任丽水市特殊教育学校校外辅导员。

而对未来,陈建毅说,“我原本就很坚强,数十年的操刀磨练使我更坚强。我心里那股石雕情缘永远不会放下,而且会越来越深。”